能动司法是人民法院服务大局的必然选择。近年来,防城港市港口区法院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工作主题,围绕全市“项目建设突破年”、“环境优化年”活动,加大能动司法力度,积极服务好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护航辖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效果。2008年至今年8月底,该院共审结、执结各类案件2505件,成功调处因项目建设引发的纠纷130多起,向行政机关及单位、企业发出司法建议11条。
【围绕大局 服务项目建设措施到位】
2008年5月,防城港千万吨钢铁厂进入紧张征地阶段,被规划为群众安置用地的企沙镇北港村子南组,由于该组群众不愿签订征地补偿协议,继而引起主厂区被征地群众以安置点没有落实而拒绝签协议,征地工作一度受阻。该院党组十分重视,结合正在审理的子南组作为原告的一起行政确权案件,由院长带领法官多次深入群众中释法析理、宣传政策,逐渐消除群众的顾忧和抵触心理,子南组超过半数的群众在一个月内便主动签订了协议,并由此带动了主厂区征地工作的顺利开展。
而企沙镇北港村大山组邓大娘一家的田地也被列入钢铁项目征地范围,但其因儿子触犯刑法被起诉到法院、刚刚出生的孙子无人照顾等因素,思想上有很大包袱,多次将上门做工作的征地工作组拒之门外。法院了解情况后,派出院领导及几名法官连同港口区有关领导连夜赶到大娘家中,耐心对其一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表明为配合征地工作的推进,法院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尽量依法对其儿子从轻处罚。大娘被法官的法内柔情所感动,当天晚上,包括其家属在内,均主动签订了征地协议。
在近两年全市项目建设高潮迭起的重要发展时期,征地拆迁是矛盾比较集中的领域之一。该院按照市委“文明征地、和谐搬迁”的总体部署,及时妥善处理各类矛盾纠纷,先后派出多名法官常驻征地工作组开展法律服务工作,对涉及到农村、农民及被征地群众的案件,坚持深入纠纷地调解或巡回开庭,并结合案件说服群众配合征地工作,为大项目建设的推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行政协调 架起官民“连心桥”】
“通过协调解决行政案件无疑是化解政府与群众矛盾的最有效办法!”这是征地拆迁办一名干部在法院成功协调一起棘手行政案后发出的感慨。
原告叶老伯的房屋被拆迁办以开展“城乡清洁工程”和治理“五乱”为由进行强制拆迁。在审理这起不服拆迁行政强制纠纷时,主办法官发现拆迁办的具体行政行为存在瑕疵,但直接判决撤销被告行政行为,势必造成政府工作上的被动和已拆迁户思想波动,从而引发许多后续纠纷。为维护原告的合法权益,又能为行政机关解决后顾之忧,该院合议庭多次组织原、被告坐到一起协商解决问题。该案最终达成和解,由拆迁办重新妥善安置原告,原告主动撤回起诉。
在行政审判中,该院积极探索和完善行政协调机制,努力促成行政机关与行政管理相对人达成和解,为和谐解决“官民”矛盾架起一座“连心桥”。2008年至今年8月,该院共审结行政案件49件,经协调原告主动撤诉及行政机关在判决前撤销处理决定或与原告达成协议而原告申请撤诉占结案总数的55.35%,行政案件协调多、判决少,成为该院服务大局理念下唱出的另一台“好戏”。
【司法建议 审判之外再献金玉良言】
提出司法建议,进行风险预警,防范潜在风险,是该院能动司法、服务大局中的又一项重要内容。在审判之外,该院密切关注各类可能危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法律风险,主动向党委、政府建言献策,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意见;针对案件中有关单位和企业在制度上、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瘕疵,及时提出司法建议,帮助他们改进工作。
某企业员工张某在上班操作电机时,被刨伤右手三根手指。法院在审理这起职工状告企业的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时发现,该厂对于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法律意识较为淡薄,与部分员工未签定合同,没有对员工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在了解中得知,该厂是港口区刚引进不久的大型企业,职工人数众多。为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该院在作出被告支付原告各项损失33499元判决的同时,向企业发了一份司法建议:一、建议企业尽快完善相关管理规章制度;二、建议及时与职工签定劳动合同,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为职工交纳相关保险。企业负责人对于法院提出的司法建议十分感激,称这是给刚刚开办的企业送来的一场法律扶助“及时雨”,对于帮助企业规范内部管理、依法经营,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