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防城港市两级法院以开展“质效提升年”活动为契机,狠抓执法办案第一要务,控制节点,打通脉络,突破瓶颈,通过精细化管理促进案件质量与效率提升,有效地推动了法院各项工作全面发展。
控制节点,在强化监管上出力
“这是我院的执行指挥管理平台,从中可以看出,目前我院各项执行工作指标的完成情况。”5月16日,防城港市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现场推进会召开,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各基层法院的分管副院长不是照着念材料,而是通过现场操作演示管理平台的方式,深入分析质效指标。
该种做法确保了两级法院每位分管副院长、执行局长、执行内勤人员都能掌握执行指挥平台操作与使用,实现情况明、底数清,发现问题立即整改。
除了在实际操作上下功夫,该院还着力在强化监管上出力。5月22日,该院推出每日“执行质效督办台”,落实2名工作人员每天对执行工作各项数据指标进行监管,整理存在问题并进行督办。在此基础上,5月29日,正式印发了第1期《防城港市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攻坚周报》,将存在问题进行分类,限时当周进行整改。
数据每周更新,用实绩说话,对法官既是一种压力,更是一种动力。该院加大监管力度,实行审判运行态势分析和案件质量评查常态化,两级法院主要领导亲自检查、督导,并实行日监管、周例会、月通报、季总结制度,激励法官多办案、快办案、办好案。
针对弱项指标,两级法院以问题为导向,进行逐一攻坚。4月24日以来,陆续召开了全市法院刑事、民商事、行政等各审判领域的发改案件分析会,查找制约案件质效的瓶颈。
通过狠抓监管,一季度全市法院现实了收案数量、结案数、结案率上升,未结案件数下降“三升一降”的良好态势。
打通脉络,在提高效率上发力
“真是方便,省了好多时间。”中院民三庭法官栾彩云在云柜材料收转系统刷手机验证码拿到了诉讼材料后感叹地说。
以往,该院收转诉讼材料需要业务庭人员到立案庭当面交接,经常会遇到交接人不在、材料内容遗漏、人工登记工作量大等问题。该院6月1日启用了云柜材料收转系统,实现了收转诉讼材料接收、扫描、登记等流程的智能化管理,保证时效性、准确性和安全性。
面对“案多人少”的难题,全市法院向科技要生产力,以“智慧法院”建设为抓手,推进法院信息化建设,实现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
目前,中院与全市4个基层法院全部实现专网互联互通,案件全部网上办理,各办案节点全部规范录入信息系统,新收案件电子卷宗随案同步录入,并可在系统上进行信息采集、数据分析和结果展示,方便监管及考核。
全市法院在提高效率上不断发力,积极探索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以诉讼服务中心升级版建设为推动,采取诉前联调等方式将一大批矛盾纠纷化解在诉讼前端;用足用好诉前程序、简易程序、速裁程序,实现简案快审、繁案精审;将网络执行查控节点前移至立案窗口,利用查控系统及时对财产状况进行查询和控制。
内外发力,双管齐下,不断提升审判质效。第一季度全市法院民商事案件服判息诉率为84.15%,排名全区法院第一。财产查控前置的创新举措得到了自治区高院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区法院进行推广,今年以来,已有多家法院专程前来参观学习。
突破瓶颈,在保证质量上聚力
“现在开庭!”5月9日,防城港中院院长韦武斌担任审判长开庭审理一起“民告官”行政案件。
案件标的虽然不大,但涉及人数多,矛盾尖锐,维稳责任重。审判长认真组织驾驭庭审,归纳争议焦点,整个庭审张驰有度、高效有序。
随着司法责任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两级法院院、庭领导带头办案逐渐成为工作常态,既有利于院领导了解和掌握审判工作动态,又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有效缓解案多人少矛盾。
今年以来全市法院院庭领导共审结诉讼案件1321件,同比增长62.03%,占全市法院审结诉讼案件数的49.12%。
全市法院整合审判力量,凝聚专业审判优势,将法官单兵作战升级为团队攻坚。
3月2日,防城港中院召开2018年第一次刑事审判专业法官会议,对3起重大、疑难、复杂的拟报送审委会讨论的刑事案件进行审查讨论。
据悉,该院设立了刑事审判、民事审判、行政审判、执行等四个专业法官会议,有效发挥凝聚审判智慧、促进业务交流、提升法官能力、为审委会过虑案件的作用,保证案件质量。今年以来,仅中院刑事团队就召开专业法官会议7次,讨论案件13件。
此外,该院还出台考核办法,将工作业绩与评优评先、晋职晋级相挂钩,建立优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争机制和用人导向,激发和调动每一位干警的工作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