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动态
法官看法院、法官看法官|老干部讲好法院故事 许德宝:四十二年如一日
作者:防城港市防城区人民法院 招子文  发布时间:2020-05-09 16:33:39 打印 字号: | |

许德宝:四十二年如一日

 

“从1979年进入法院参加工作以来,到今年初我光荣退休,一直没有换单位,已经整整42个年头了,法院就是我的家!”5月7日,在防城港市防城区人民法院宽敞明亮的会客室里,明媚的阳光洒在特邀回来作客的退休老法官许德宝棱角分明的脸上。

谈起在法院工作四十余年的感受,曾经是四级高级法官、民庭庭长、行政庭庭长的许德宝感慨万千,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侃侃而谈。

 

基础设施日新月异,今非昔比

 

当年我刚进法院时,分配到地处乡镇的扶隆法庭工作,当时法庭的房子可不象现在的法庭经过“五化法庭”建设之后拥有独立的院子和办公楼,只是租用当地的一间民房作为法庭日常办公办案场所,非常简陋。法庭里面既没有审判庭和审判桌椅,也没有电脑、打印机、复印机这些现代化的硬件设施,只有两套破旧的办公桌椅,更别提办案车辆和智能手机,只有一台老式电话,当然也没有无线网络、审判系统和办公软件这些科技化的东西了。办完案子,法律文书都是用笔一字一划写出来,然后乘坐客车赶几十公里山路回到院本部让打印室打印排版,再用油墨印刷出来,盖好公章后才拿回去发放给当事人,耗时又耗力。再看看现在的法院和人民法庭,基层基础建设已经翻天覆地,审判办公大楼拔地而起,智慧法院建设如火如荼,各种硬件软件一应俱全,应有尽有。

 

法院队伍不断壮大,案件激增

 

七、八十年代的县、区法院工作人员不多,一般是从其他单位调动过来,或者招考进来,也就三、五十人,每个法庭也就配备一、两名人员,而且大多数干警的文化学历参差不齐,有初中、高中和中专,算是比较专业的就是从司法学校毕业的那几个年轻人,法学本科的人员可谓是凤毛鳞角,少之又少。当然,按照上级法院的要求,后来通过在职教育,大部分干警都取得了函授法律大专或本科的学历,达到了岗位任职的学历要求。

从九十年代末公务员考试改革开始,逢进必考,考进法院审判岗位工作的新进人员全部具备法律本科以上学历,很多年轻干警边工作边读书,不少人取得了硕士研究生的文凭,甚至个别干警完成了博士学业,整个单位的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全院队伍也在不断发展壮大,截至目前,在职在编干警和聘用人员已经过百,还在不断扩充。

再看看案件情况,八、九十年代每年全院收案也就一、二百或二、三百件左右,法官人均办案不过十几、二十件,毫无压力可言。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案件数量激增,每年三、四千件,而且逐年呈上升趋势,法官人均办案一、二百件已是常态,工作压力非常之大。

 

希望继续发挥余热,化解纠纷

 

在法院民事审判岗位上干了几十年,办了无数的案子,积累了大量的调解工作经验,希望能够继续发挥余热和特长,参与特邀调解员工作,为广大当事人化解矛盾纠纷,为法院减轻诉讼压力,为社会和谐稳定作出贡献,再立新功。

 



 
责任编辑:黄琼
最高人民法院中国法院网广西法院网防城港市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