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唐上立,中共党员,防城港市防城区人民法院员额法官。2018年4月选派到十万山瑶族乡沙平村担任第一书记,先后荣获2018年第三季度、2019年第三季度第一书记工作标兵。
工作感言:干在实处永无止境,勇立潮头方显担当。
入户了解贫困户情况
走访考察村情民意
驻村为民 熟村情解民困
2018年4月,经过层层选拔,唐上立带着组织的信任与重托,来到十万山瑶族乡沙平村担任第一书记。
作为第一书记,首先必须了解掌握全村的基本情况。到任后,唐上立认真贯彻落实八九不离十的乡村工作要求,以村为家,坚持吃住在村,平均每月住宿在村里20天以上,切实做到驻村为民。经过实地走访考察,唐上立很快就熟悉了全村的情况。沙平村位于十万山瑶族乡北面,地处十万大山边沿,与上思、钦州边界接壤。村委会距离乡政府所在地5公里,全村总面积23.6平方公里,下辖11个自然村,共有户数383户2167人,其中归侨180户1017人。全村实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4户145人,2014年和2015年退出户16户60人,2016年至2019年脱贫户16户78人,现有未脱贫2户7人。
唐上立与驻村工作队员经常一起入户走访普通农户和贫困户,了解和解决他们生产生活上的困难,向他们发放印有工作队员照片、联系电话的名片,同时摸准各贫困户的基本情况,了解各贫困户的基本要求。到任以来,唐上立已走访了100%的农户和贫困户,召开村小组会议80多场,不断提高群众对驻村工作队员的知晓率和满意度。
架设扶贫桥。沙平村下里榄组、中间垌组各有一条水面桥连接,每年夏季山洪爆发时,村民出入、学生上学受阻。唐上立担任第一书记以来,多次与有关部门协调,深入实地考察,多方协调群众落实用地问题,终于落实两个高架桥项目。目前,下里榄组高架桥已动工,中间垌组高架桥也即将动工。
筹集社会资金。为更好地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唐上立积极奔走对接,向各外援单位寻求帮助和支持,争取项目和资金,为沙平村脱贫攻坚增加助力。一是积极寻求后盾单位帮助,争取到区总工会2000元为村委购买办公设备,为服务村民提供便利;争取到区法院2000元为贫困群众购买鸡苗,为贫困群众脱贫提供产业扶持。二是主动对接挂钩帮扶单位,得到区外侨办捐赠鸡苗200羽给贫困户养殖,提高贫困户的经济收入。三是使用第一书记驻村帮扶经费10万元推进沙平村下里榄河道绿化工程建设,极大地助推了沙平村“美丽乡村”建设的步伐。
到高架桥施工现场检查安全生产
发展种植产业
进村入户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建强支部 引领脱贫攻坚
打赢脱贫攻坚战,建强基层组织是基础性工程,更是保障性工程。作为第一书记,唐上立坚持把建强村“两委”班子,带强村支部书记,夯实村级组织作为硬任务硬指标,抓紧抓实抓好,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
沙平村现有党员14人,其中60岁以上4人,长期外出2人,村两委干部4人,另有驻村工作队员2人。通过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推行党组织星级化管理,做好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工作等,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推进五好支部党建工作,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证。
在村两委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下,唐上立克服种种困难,通过实地走访考察和认真细致的调研后,与村两委商讨研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问题,促成和发展了多个集体经济项目,目前有委托养蜂、承包松林采集松脂、木耳种植、合股养猪养鱼、托管养种猪、合伙养鸭等多个项目,累计投资130多万元,预期经济效益收入可观。
同时,唐上立大力推动贫困户的特色产业工作,积极发展中药材、香料、金花茶和鸡3+1产业,全村34户贫困户除无劳动力和长期外出务工外,有特色产业的28户,产业覆盖率达100%。
疫情防控 冲在第一防线
今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疫情,唐上立作为沙平村第一书记,责无旁贷地坚持冲锋在前,扎实工作,充分发挥“排头兵”“主心骨”作用,团结带领村两委干部和广大村民将防控工作落到实处,切实守护群众安全,真正做到了“联防联控无死角、群防群治全覆盖”。
严防死守显担当。在疫情防控摸排过程中,唐上立和支部其他成员共摸排到自外省返乡42户126人。其中有一户3人于2020年1月18日自湖北省武汉市私自乘车回家过春节,2月5日发现同住人员有发热症状,后虽经检查为一般发热病人,但唐上立仍然数次到其家里劝导他们居家进行自我隔离,并协同村防保医生对其家人进行相应防控处理。
在疫情防控期间,唐上立除按该乡安排在防疫检测点值班外,平时白天就在村头村尾奔走向村民宣传防控知识,夜间就开着车在重点地段进行巡回值守,确保防控无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