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动态
软硬齐抓 内外并举——防城港市两级法院“组合拳”提高办案效率
作者:防城港市中级人民法院 吴凰汇  发布时间:2020-07-30 16:24:14 打印 字号: | |

面对案件数量上升、人案矛盾加剧的实际,防城港市两级法院因地制宜,因时而动,软硬齐抓,内外并举,多举措提高办案效率,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今年上半年,全市两级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10126结案7593件,结案率74.99%结案率同比上升6.68个百分点。

借信息化下足硬功夫

不用跑法院,坐在家里,点点鼠标,就可以在网上申请立案,两级法院借助信息化下足硬功夫,一方面通过线上的广西电子法院网、移动微法院、阳光司法网12368服务热线等网络渠道,提供网上立案、网上咨询服务、案件流程查询等网络诉讼服务今年上半年,全市法院共受理网上立案申请803件,办理跨域立案29,大幅度节约了当事人的时间与精力。

另一方面,在线下扎实推进诉讼服务中心升级版建设,将诉讼服务中心分为安检区、立案大厅区、便民服务区、立案服务区、信访区、调解区和速裁区等诉讼服务区域,并配足相关配套设施,为群众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诉讼服务。

分调裁审提升软实力

成功立案后,案件便进入了繁简分流阶段。为提高办案效率,两级法院在立案庭组建了速裁审判团队,配齐配强人员,立案庭的法官进行民商事案件繁简分流后,符合条件的简易案件交由速裁审判团队负责审理。

办案过程中,两级法院“两个一站式”建设工作为抓手,主动融入诉源治理大格局,通过强化调解工作、加大小额诉讼程序适用力度、完善类案同判机制、深化分调裁审机制改革等措施,切实“尽可能一次性解决纠纷”的理念贯穿于审判执行等各项工作当中

今年上半年全市法院以简案快审方式结案2795件,基层法院分流率达85.87%,审理天数较一般民商事案件缩短约20天,适用小额速裁诉讼程序审结案件511,适用率达100%以调解撤诉方式审结民商事案件1232件,实现案结事了人和的同时,也让当事人切身感受到案件审理的快捷、高效。

对外联动多元解纷

案子进到法院后,为了在第一时间尽可能一次性解决纠纷,两级法院健全诉调对接机制,积极搭建平台,推动法院为主导的多元解纷机制建设。在本辖区工商行政管理局、交通警察大队、乡镇司法所等部门设立诉调对接中心,构建“1+N”的多元矛盾化解机制,充分发挥司法调解、行业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的作用,加强诉前调解,积极推进诉源治理。

中院特邀市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电力行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婚姻家庭矛盾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保险行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为特邀调解组织,并特邀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为特邀调解员进驻诉讼服务中心,共同推动矛盾纠纷诉前化解。各基层法院结合实际,引入社会第三方力量构筑联动调解平台,成立涉侨纠纷调解工作室、保险合同纠纷调解工作室、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等,特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调解员、人民陪审员、律师等参与调解工作。

群众的司法需求在哪里,法院的司法服务就跟到哪里。为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各基层法院结合当地实际,依托基层法庭,指派法官包片到村屯社区,负责为当地民众提供法律咨询调解矛盾纠纷开展巡回审判、深入村屯排查、听取社情民意、普及法律知识等服务。今年上半年,全市法院通过多元解纷机制调解纠纷214件,邀请特邀调解员、公益律师诉前调解纠纷204件,实现群众呼声早听到、矛盾纠纷早化解、群众权益早维护。

对内服务高效办案

两级法院充分利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将信息化技术深度融合到日常办案办公当中。从立案起,过去堆积如山的纸质卷宗就被“瘦身”成了随案生成的电子卷宗,案件分流到法官手中后,法官便可实行“人卷分离”的无纸化智慧办公模式,所有数据信息在审理、归档等各个环节全流程线上可调用、节点可查询、进程可监控,同时做到了全程网上留痕,全程在线监管。

再加上科技法庭、云柜系统、电子笔录、电子签章、综合管理系统、统一送达平台、一键归档等一大批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全方位提升了法院办案质效、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做到了让“数据跑路”代替“人工跑腿”。

今年上半年,全市法院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9004件,覆盖率95.62 %裁判文书上网5474篇,庭审直播1617网拍成交金额1.27亿元。疫情防控期间,全市法院利用远程视频方式开庭审理案件370多件在提升办案效率的同时,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


 
责任编辑:吴凰汇
最高人民法院中国法院网广西法院网防城港市政府网